<u id="cwwmq"><menu id="cwwmq"></menu></u>
  • <menu id="cwwmq"></menu>
  • <object id="cwwmq"></object>
  • 當前位置:首頁>文章中心

    新冠突變株!從Alpha到Omicron,你了解多少?

    發布時間:2021-12-27 點擊數:1807

    為了更好地監測全球的新冠疫情,推動對新冠突變株的研究,世界衛生組織與相關的研究機構共同建立了區分新出現的SARS-CoV-2變體的分類系統:Variants of Concern (VOCs)和Variants of interest(VOIs)。如Alpha (B.1.1.7)、Beta (B.1.351)、Gamma (P.1)、Delta (B.1.617.2)和Omicron(B.1.1.529),均與傳播性和毒力增強有關,被列為VOCs;如Lambda(C.37)、Mu (B.1.621)被列為VOIs。

     

    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VOCs)

     

    Alpha (B.1.1.7 lineage)

    Alpha(B.1.1.7)突變株于2020年12月底,在英國報告的新突變體。此毒株在2020年底迅速擴散,2021年1月初僅占美國過去兩周內新冠感染病例的0.2%;2月底,占比上升至11.4%;而到了4月,占比上升至66%;到5月8日已升至72.4%,成為主流變異毒株。

     

    Alpha株包含17個突變,其中有8個突變(Δ69-70 deletion, Δ144 deletion, N501Y, A570D,P681H, T716I, S982A, D1118H) 位于Spike 蛋白(S蛋白,病毒入侵關鍵蛋白)中。N501Y突變表現出Spike蛋白與ACE2受體親和力提高,增強了病毒附著并隨后進入宿主細胞。

     

    Beta(B.1.351 lineage)

    Beta(B.1.351)突變株,Tegally等報道的一種新變體。該病毒于2020年10月在南非納爾遜·曼德拉灣引發了第二波新冠病毒感染。

     

    Beta株的Spike蛋白包含9個突變 (L18F、D80A、D215G、R246I、K417N、E484K、N501Y、D614G、A701V),其中3個突變 (K417N、E484K、N501Y) 位于RBD區域(S蛋白上與ACE2受體結合關鍵區域),提高了與ACE2受體的結合親和力。據報道,該變體具有較高的傳播風險,并降低了單克隆抗體治療、恢復期血清和疫苗接種后血清的中和作用。

     

    Gamma (P.1 lineage)

    Gamma(P.1)突變株于2020年12月在巴西被確認,并于2021年1月在美國首次發現。根據世衛組織2021年3月30日發布的最新流行病學信息,該變體已蔓延至45個國家。

     

    Gamma株的Spike蛋白有10個突變 (L18F、T20N、P26S、D138Y、R190S、H655Y、T1027IV1176、K417T、E484K和N501Y),有三個突變(L18F、K417T、E484K)位于RBD區域,與Beta株相似。重要的是,這種變體可能降低單克隆抗體治療、恢復期血清和接種后血清的中和作用。

     

    Delta(B.1.617.2 lineage)

    Delta(B.1.617.2)突變株,最初于2020年12月在印度發現,是導致2021年4月印度出現第二波致命COVID-19感染的原因。在美國,這種變體于2021年3月首次發現,并成為美國未來幾周最主要的SARS-CoV-2毒株。2021年7月,南京爆發的新冠疫情,通過對疫情中的病例基因組測序結果顯示,毒株為delta突變株。

     

    Delta株的Spike蛋白含有10個突變(T19R, (G142D*), 156del, 157del, R158G,L452R, T478K, D614G, P681R, D950N),具有對人體適應性更強、傳播速度更快、病毒載量更高、治療所需時間更長、更容易發展成重癥等特點。此外,Delta突變株能夠逃避免疫系統產生的中和抗體的中和能力,Moderna公司發布的研究顯示,與含有D614G變異的野生型新冠病毒株相比,mRNA-1273新冠疫苗接種者血清對Delta突變株的中和能力降低了2.1倍。

     

    Omicron(B.1.1.529 lineage)

    2021年11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新冠病毒突變株B.1.1.529升級為令人擔憂的突變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其系統命名定為奧密克戎(Omicron),最早于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首次檢測到。

     

    Omicron Spike蛋白至少有30個氨基酸突變,其突變數量已經超過了之前在國際上占據主導地位的Delta突變株,成為迄今為止發現突變最多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此外,Omicron Spike蛋白30個氨基酸突變中有15個突變在RBD區域中,而Delta RBD區域中僅有2個突變。

     

    SARS-CoV-2 Variants of interest (VOIs)

     

    Mu (B.1.621)

    Mu變種,也被稱為譜系B.1.621或VUI-21JUL-1,于2021年1月在哥倫比亞首次發現。Mu基因組共有21個突變,包括9個氨基酸突變。位于刺突蛋白的突變有T95I、Y144S、Y145N、R346K、E484K以及與免疫逃逸有關的N501Y、D614G、P681H和D950N。

     

    Lambda(C.37)

    Lambda(C.37)突變株最初在秘魯發現。醫學界首次注意到Lambda時,200個受檢樣本僅能檢出1例。到2021年3月,秘魯首都利馬約50%新冠病例源于該變異株感染。WHO數據表明,今年五六月間,秘魯82%的新增病例源于Lambda變異株感染,人均新冠死亡率飆升至世界第一。目前,該突變株已經在包括秘魯、智利、阿根廷和厄瓜多爾在內的數十個南美國家傳播,英國等國家也已經發現Lambda突變株感染者。

     

    Lambda株在Spike蛋白上發生多處變異,主要包括G75V、T76I、del247/253、L452Q、F490S、D614G和T859N。其中RSYLTPGD246-253N、L452Q和F490S突變,導致其對免疫抵抗力增強;并且T76I和L452Q突變,導致其傳染性增強。這讓Lambda毒株同時具備了傳染性增加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的能力,從而獲得了大規模傳播的潛力。

     

    SARS-CoV-2 其他突變株

     

    Epsilon (B.1.427 and B.1.429)

    Epsilon (B.1.427和B.1.429)突變株,于2020年6月左右在美國出現,從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1月29日,在測序病例中從0%增至50%,與野生型流行毒株相比傳播性增加了18.6-24%。

     

    Epsilon株帶有以下突變 (B.1.427: L452R, D614G; B.1.429:S13I, W152C, L452R, D614G)。由于其傳播能力增強,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將該毒株列為VOI(Variants of Interest,關注變種)

     

    Zeta (P.2)

    Zeta (P.2)突變株于2020年4月在巴西首次發現。其Spike蛋白具有關鍵突變 (L18F; T20N; P26S; F157L; E484K; D614G; S929I; V1176F) ,由于此變體對于抗體治療和疫苗血清的中和作用可能降低,此前被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列為VOI。

     

    Eta (B.1.525)與Lota(B.1.526)

    Eta (B.1.525)和Lota (B.1.526)突變株于2020年11月在紐約首次發現,由于此突變株對于抗體治療和疫苗血清中和作用可能降低,CDC和世衛組織曾將其列為VOI。8月10日,據《醫療新聞》雜志報道,美國紐約衛生部門研究團隊判斷,在美國紐約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Iota (B.1.526)致死率顯著提高。在研究期間,與其他新冠變異毒株相比,45~65歲、65~74歲以及75歲以上的感染人群死亡率分別提高46%、82%和62%。

     

    其Spike蛋白具有關鍵突變 (B.1.525: A67V, Δ69/70, Δ144,E484K, D614G, Q677H, F888L; B.1.526: (L5F*), T95I, D253G, (S477N*), (E484K*),D614G, (A701V*))

     

    Theta (P.3)

    Theta (P.3)突變株,其Spike蛋白攜帶關鍵突變(141-143 deletion E484K; N501Y; P681H),并于2021年2月在菲律賓和日本首次發現。曾經是VOI,后來因為這些突變株的病例數不斷減少,對疫情影響越來越低,現在已被降級為 “需要進一步監控的突變株”(alerts for further monitoring)

     

    SARS-CoV-2突變株蛋白合集

    Alpha(B.1.1.7) 

     

    Beta (B.1.351)

     

     

    Gammam(P.1)

     

     

    Delta (B.1.617.2)

     

    Lambda (C.37)

    Kappa (B.1.617.1)

    Epsilon (B.1.429)

     

    Eta B.1.5

    Mu (B.1.621)

    C.1.2

     

    Omicron (B.1.1.529)

           

     

    新冠抗原檢測推薦產品:

    Cat.No.

    Product Name

    DA027

    SARS-CoV-2 NP Antibody (Human IgG1,6G9)

    DA044

    SARS-CoV-2 NP Antibody (Mouse IgG2a,9C2)

    DA049

    SARS-CoV-2 NP Antibody (4A6)

    DA028

    Anti-SARS-CoV-2 NP ScFv (4A6)

    DA029

    Anti-SARS-CoV-2 NP ScFv-Fc (Human IgG1,4A6)

    NC025

    Anti-SARS-CoV-2 S1 mAb (5D9)

    DA041

    Anti-SARS-CoV-2 S Antibody (5E8)

    DA042

    Anti-SARS-CoV-2 S Antibody (2B7)

    DA033

    Anti-SARS-CoV-2 NP mAb (IgG&IgM Positive Control)

    DA032

    Anti-SARS-CoV-2 Spike mAb (IgG&IgM Positive Control)

    DA043

    Anti-SARS-CoV-2 S-RBD Antibody (9B2)

     

    新冠抗體檢測推薦產品:

    Cat.No.

    Product Name

    DRA42

    SARS-CoV-2 S Protein RBD-SD1 (Mammalian, C-6His

    DRA68

    SARS-CoV-2 S Protein RBD (Mammalian, C-mFc) V2

    DRA37

    SARS-CoV-2 S1 Protein (Mammalian, C-Fc)

    DRA30

    SARS-CoV-2 S1 ProteinMammalian, C-mFc)

    DRA35

    SARS-CoV-2 S1 Protein (Mammalian, non-tag)

    DRA47

    SARS-CoV-2 S1 ProteinMammalian, C-mFc)

    DRA49

    SARS-CoV-2 S-trimer Protein (Mammalian, C-6His)

     

    新冠中和抗體檢測推薦產品:

    Cat.No.

    Product Name

    XCV01

    SARS-CoV-2 (D614G)-Luciferase 假病毒

    XCV02

    SARS-CoV-2 (D614G)-GFP 假病毒

    XCV03

    SARS-CoV-2 (D614G)-GFP-Luc 假病毒

    XCV04

    SARS-CoV-2 Alpha (B.1.1.7, D614G)-GFP-Luc 假病毒

    XCV05

    SARS-CoV-2 Beta (501Y.V2)-GFP-Luc 假病毒

    XCV06

    SARS-CoV-2 Gamma (P.1)-Luc 假病毒

    XCV08

    SARS-CoV-2 Delta (B.1.617.2)-Luc 假病毒

    XCV07

    SARS-CoV-2 Epsilon (B.1.429)-Luc 假病毒

    XCV09

    SARS-CoV-2 Lambda (C.37)-Luc 假病毒

    XCV10

    SARS-CoV-2 B.1.620-Luc 假病毒

    XCV11

    SARS-CoV-2 B.1.617-Luc 假病毒

    XCV13

    SARS-CoV-2 Omicron (B.1.1.529)-Luc 假病毒

    XCC14

    293-ACE2 Overexpressed Cells

    DA034

    Anti-SARS-CoV-2 S-hIgG1 Neutralizing Antibody (Human IgG1,8A5)

    DA035

    Anti-SARS-CoV-2 S-mIgG1 Neutralizing Antibody (Mouse IgG1,8A5)

    DA036

    Anti-SARS-CoV-2 S-cIgG1 Neutralizing Antibody (Cynomolgus IgG1,8A5)

    DA039

    Anti-SARS-CoV-2 S-IgM Neutralizing Antibody (Human IgM,8A5)

    DA040

    Anti-SARS-CoV-2 S-IgA Neutralizing Antibody (Human IgA,8A5)

    NIM-RM5220

    Neutralizing Antibody Solution Reference Material against 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 of SARS-CoV-2

     

    現安邦生物作為近岸蛋白的一級代理商,我們將會持續助力科研,提供大量現貨。如您有任何需求,可第一時間致電020-37651689垂詢,我們將會為您解答有關于產品的任何疑惑,并為您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


    文章來源:近岸蛋白質

    免責聲明:細胞之邦微信平臺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咨詢,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本公眾號細胞之邦贊同或支持其觀點。細胞之邦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在線客服

    日韩1卡2卡3卡4卡,日本卡一卡二卡三卡四免费高清,精品2021卡一卡二卡三,日本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毛成片1卡2卡3卡4卡图 成片一卡二卡三乱码| 欧洲一卡二卡≡卡四卡高清乱码| 精品卡一卡二卡三专区免费| 成片一卡二卡≡卡四卡高清乱码| 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中一卡2卡三卡4卡网站| 欧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视频| 欧洲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AV开| 国产亚洲2020卡二卡三卡四乱码| 成片AV一卡2卡三卡4卡幕| 欧洲一卡二卡三乱码| 成片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字乱码卡一卡二| 国产亚洲卡一卡二卡三专区免费| 精品2021卡一卡二乱码| 精品2021卡一卡二乱码| 国产亚洲一卡2卡三卡四卡高清| 精品2021一卡2卡3卡4卡| 欧美日韩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AV开| 欧洲一卡二卡三乱码| 国产亚洲2020卡二卡三卡四乱码| 欧洲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 欧美日韩卡1卡2乱码免费| 欧美日韩一卡2卡三卡4卡棋牌| 精品一本到卡二卡三卡免费高清| 欧美日韩一卡2卡三卡4卡棋牌| 欧洲一卡2卡3卡4卡新区| 精品1卡二卡三卡四卡| 欧美日韩一卡二卡三乱码免费天美传媒在线| 精品2021一卡2卡3卡4卡| 欧美日韩一卡2卡三卡四卡高清| 精品2018一卡2卡3卡4卡网站| 欧美日韩1卡二卡三卡四卡| 精品卡一卡二卡三专区免费| 精品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洲卡1卡2卡三卡2021| 欧美日韩AV一卡2卡三卡4卡幕| 欧洲一卡2卡三卡4卡2021国色| 精品2021一卡2卡3卡4卡| 欧洲中文字乱码卡一卡二| 欧洲一卡2卡三卡四卡高清| 欧美日韩2021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不卡| 成片一卡二卡三卡四卡| 欧美日韩卡1卡2卡三卡2021| 欧洲一卡2卡3卡4卡网站动漫| 精品麻豆一卡2卡三卡4卡网站| 欧洲一卡2卡3卡4卡乱码在线| 欧美日韩1卡二卡三卡四卡| 欧洲一卡2卡三卡4卡棋牌| 欧美日韩一卡2卡3卡4卡乱码网站导航| 成片一卡2卡3卡四卡国色天香| 欧美日韩一卡二卡3卡4卡| 国产亚洲一卡2卡3卡4卡网站| 成片一卡二卡三乱码免费天美传媒在线| 欧洲卡一卡二卡三专区免费| 欧美日韩一卡两卡三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