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免疫組化IHC的常見問題,看看你踩坑了嗎?
免疫組織化學又稱免疫細胞化學, 是指帶顯色劑標記的特異性抗體在組織細胞原位通過抗原抗體反應和組織化學的呈色反應,對相應抗原進行定性、定位、定量測定的一項新技術。
良好的免疫組化染色切片是正確判斷染色結果的基礎和前提。由于免疫組化染色過程中存在很多步驟或環節,每一個步驟或環節都可能影響到染色的最終結果,因此,要做好一張高質量的免疫組化切片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原因分析:
a.緩沖液內含疊氮化鈉,抑制酶的活性;
b.染色未完全按照操作步驟進行;
c.漏加一種抗體或抗體失活;
d.復染或脫水劑使用不當;
e.底物中加入的過氧化氫少或失活。
解決措施:設立“陽性對照”。如果陽性對照有了表達,說明染色的全過程和所有試劑都沒有問題。如果此時測試片仍為陰性,便是真實的陰性,說明組織或細胞沒有相應的抗原表達。
原因分析:
a.緩沖液配置中未加氯化鈉和PH值不準確,洗滌不徹底;
b.使用已變色的呈色第五溶液,或呈色反應時間過長;
c.過氧化氫濃度過高,呈色反應過快且粘附劑太厚;
d.切片在染色過程中抗體過濃,或干片了;
e.抗體孵育時間過長。
解決措施:縮短抗體孵育時間和呈色反應時長,染色過程中防止出現干片情況,同時增加陰性對照片,更有利于觀察。
原因分析:
a.漂洗不夠;
b.切片或涂片過厚;
c.蛋白質封閉不夠或所用血清溶血
d.使用全血清抗體稀釋不夠;
e.底物成色反應過久;
解決措施:對一些新的或少用的抗體顯色時進行監控,避免顯色時間過長。
原因分析:
a.組織邊緣與玻片粘貼不牢,邊緣組織松脫漂浮在液體中,導致洗滌不徹底;
b.切片上滴加的試劑未充分覆蓋組織,邊緣的試劑容易首先變干,濃度較中心組織高而致染色深。
解決措施:組織的前期處理應規范,試劑要充分覆蓋組織,盡量避免選用壞死較多的組織。
END
本文轉自:細胞之邦
文章來源:生物服務